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国际妇女节 聊聊不同国家的女性文化与生活方式

2023-03-08 11:15 人民网    阅读:355 

编者按:每年的今天(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虽然这天女性们是主角,但对女性生活方式的关注和女性文化的探讨却绝不局限于这一天。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两性关系的变化和女性地位的提升是现代社会的两大趋势,女性群体从未获得像今天这样的广泛关注,女性的价值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肯定。

本期约请不同国家的女性作者们介绍自己所居住的国家的女性生活方式和生活现状,以及相关的女性文化,她们对这些现状背后的思考。尽管这些内容各有区别,但其实都在演绎着同一个主题:尊重女性、追求平等。

为什么说德国的女性文化很有特点?

相关数据显示,从社会统计学角度,德国的性别差异有以下事实——

德国女性占人口的大多数,德国共有约4200万女性,比男性多约100万;

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男性平均寿命为78.6岁,女性则为83.4岁;

女性受教育程度很高,在德国超过一半的高中毕业生、约50%的大学毕业生和约45%的博士生是女性。

在欧盟国家里,德国成年女性有偿就业率约为76%,排名第三。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在教育程度和就业率方面表现亮眼,德国女性的“存在感”不容小觑。其实说到女性权利的话题,德国确实非常有特点。德国女性的自我成长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与德国历史进程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德国不仅是国际妇女运动之母蔡特金的故乡,也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女性政治家和成功的企业家,今天我们就通过三位德国女性代表以及她们的事迹,聊聊女性意识如何渐渐觉醒,并通过参与社会角色来争取自身权益、肯定自我价值的。

极大推动国际妇女平等权利进程

代表人物: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克拉拉·蔡特金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立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德国妇女的平等权利争取打下了基础。在这个时期,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一个小镇上一个小学教师家庭的克拉拉·蔡特金成为了德国女权主义运动的灵魂人物。她提出了许多妇女参政和争取妇女平等的主张。

1907年8月第一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一致同意成立国际妇女书记处,并推举蔡特金担任书记。1910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届社会主义国际妇女代表大会上,蔡特金发表了《为了妇女解放》的演讲,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和女性经济独立等观点,并提议每年庆祝一次国际妇女节,当时的口号是“没有特权,只有人权”。她的呼吁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于是每年的3月8日被定为国际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纪念日。因此,她也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1933年蔡特金在莫斯科病逝,被安葬在红场。她的墓碑上没有照片,也没有墓志铭。但是每年的3月8日一定会有人在她的墓前摆上鲜花,感谢她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权益的抗争做出的贡献。

德国女性在政治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代表人物:德国第一位女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德国妇女在政治方面的地位变化,是德国女性文化历史和社会地位变化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1918年,德国政府颁布了一项宪法,宣布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项宪法为德国妇女赢得了参政的机会。1920年,德国女性第一次有了投票权。此后,德国女性逐渐在政治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安格拉·默克尔是德国第一位担任总理的女性,同时她也是一位女科学家,一位在东德出生长大的政治家,她一贯谦逊温和的个人魅力受到了以男性为主导的国际政界的赞许。

默克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自己的领导风格:“我的原则是先反思,再协商,最后决策!”也正是本着这样善于倾听的处事原则,让她在处理欧债危机和面对新冠疫情时都能从容不迫,得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

“默克尔式”的倾听和共情也被喻为“典型的女性领导风格”,她处理危机时的镇定和稳健,强大的共情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的谦虚和自制力为女性领 导者们提供借鉴与思考,让她们在职场中发挥出更加出色的魅力。

鼓励女性在职场得到更多机会和平等待遇

代表人物:德国女首富苏珊娜·克拉滕

苏珊娜·克拉滕是德国最富有的女性,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女性之一。据德国商报2023年公布的数据,她的财富总值约为278亿美元,排名德国第3位。

克拉滕是一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富二代,她最初的财富来自于父亲的遗产,包括宝马汽车公司和化学制造公司Altana AG的股份。然而,她现在的成就并不仅仅是依靠她的家族资源,拥有化学工程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克拉滕曾经隐姓埋名在宝马实习,从公司底层一步一步做起。

作为企业家,克拉滕一直致力于为女性管理者发声。她认为,在职场上女性应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她在自己的公司中积极地推动平等和包容的企业文化,鼓励女性参与高层决策。

作为慈善家,她参与和资助了许多公益项目,包括与女性创业有关的活动和基金。克拉滕还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分享自己的经验,鼓励更多的女性创业。她曾谈道:“女性更倾向于从一个更广阔的维度来看待问题,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品质。”

男女性别薪酬差距为18%

今年“妇女节”口号是为技术女员工呼吁

德国虽然在法律层面上支持男女平等的权利。但是平均而言,在类似工作上女性获得的报酬比男性要少, 2020年男女性别薪酬差距为18%。与此同时,女性仍然承担了传统的社会角色分工:无偿的家务劳动、子女的教育和老人护理工作。另外,女性也面临职业选择性别化的问题,尤其是在被认为是男性为主导的科技领域。

德国妇女节每年都有一个宣传口号,2023年的口号是:“如果您正在寻找技术员工,那么您离不开女性!”主要传达的信息是:性别平等对于现代社会的科学和技术领域至关重要,女性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得到支持和鼓励。如果想在现代经济中保持竞争力,那么雇主们需要支持女性从事科技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性别平等,也可以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想法和创意,促进创新和发展。

文/任淼淼(现居德国)

瑞士:学校和社会中那些保护与激励女性权益的信号

瑞士有女性长跑大赛的传统

每年有上万名各年龄段女性参加

说到瑞士女性,我头脑中会自然浮现出来的都是瘦削、肌肉结实、妆容朴实、直截了当、说一不二的形象。我观察到的瑞士人心目中对于女性气质的理想形象,也像是钢铁女侠一般。中国国家冰球队在瑞士集训时的教练之一Andrea Zyrd就是这么一个钢铁女侠的代表。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成功的女企业家,也是业余运动健将,同时还是一位市议会议员。

在瑞士,人们也特别赞赏运动能力强、性格独立坚毅的女性。日常的装扮干净利落,穿着稍微中性化,会晒得黑黑的,不少女性对皱纹、雀斑毫不在意。

除了形象上的独特气质之外,瑞士每年五花八门的户外运动项目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其中,伯尔尼举办的瑞士女性长跑大赛每年夏天都有1万5千多名各年龄段的女性参加,从两三岁的幼儿到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不仅是个跑步盛会,还是为战胜乳腺癌募捐的慈善活动。

瑞士鼓励男孩子学保育和护理

女孩子则试试建工和畜牧

在瑞士,学校里非常注重性别平权的教育,比如教孩子们如何辨别和避免性别歧视的语言,鼓励女孩子参与更多自然科学工程类学科的学习等。瑞士五到七年级的小学生参加的未来职业体验日活动也要求孩子们挑战不同于传统性别选择倾向较重的职业,比如男孩子学习做保育和护理,而女孩则试试做建工和畜牧等,瑞士的理工类高校也积极鼓励更多女性申请入学。

近年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平权方向是语言改革:瑞士的常用官方语言(德、法、意三种)都有明显的带有性别特征的传统词汇,过去经常是以一种性别称谓代表一个职业或者一个群体,而现在瑞士的公共服务机构,媒体和教育单位都会改用性别中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另外,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会尽量让被采访对象达到性别平衡;瑞士的女性参政人数也越来越多,过去几年女性国民议员比例达到了42%,而且还有了好几任女性联邦总统。

瑞士对父母职责的角色划分相对保守

国民思维仍倾向妈妈是育儿主力

其实在瑞士的年轻父母群体中,日常照顾孩子的分工是比较平衡的。像公园、动物园这种地方也都经常可以看到带孩子的爸爸,甚至男洗手间也有换尿布的地方。但是国民思维上还是倾向于妈妈是育儿主力。

实际上因为瑞士社会对父母职责的角色划分还是相对保守的。以瑞士产假制度举例来说,瑞士2005年才开始有权享受法定带薪产假,现在母亲可以享受14周带薪产假。而瑞士也是西欧国家中最迟给予新生儿父亲陪产假的国家之一,直到2020年经过全民投票,新生儿父亲才获得了为期两周的陪产假,这在全欧洲都属于垫底的程度。

在瑞士,有六成的职业女性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做全职工作,选择每周工作3个工作日以下的职位。根据瑞士联邦性别平等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在瑞士,女性月薪平均要比男性低1455瑞郎(约合1.085万元人民币),受教育程度和职位越高,男女工资差距越大。

因为托儿所费用高昂,女性工资低,没有让保姆和祖父母辈育儿的环境和传统。权衡之下她们如果花费时间工作挣来的工资可能付完托儿费以后所剩无多,还不如把时间花费在陪伴孩子上面。这样长期下来的结果是女性停留于母亲这个角色,职业发展受限,而且因为收入相对较低,拿工资的工作年限较短,退休金的积累不够,而致使瑞士老年女性中的贫困人口比例也更高。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澳大利亚:城市多元文化氛围下 每个人享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墨尔本是移民城市,种族多样、性别相当,不同种族分区而居,又互相渗透。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条件,有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有地貌丰富的国家公园和优美的海岸线。人们的生活方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演化、重塑,三言两语不足以概述这个城市女性的生活文化及生活方式,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个人都享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性的各种生活方式

在墨尔本被极大包容着

在墨尔本这样一个充满活力、文化多元的城市,女性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被极大的包容着。当然,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权利,意味着不会被区别化对待或持有特权(特殊原因除外)。这些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并不是女性独享的,而是被这个城市自带的氛围和气息氤氲着,让人们感受到舒适和自在。

墨尔本艺术氛围浓郁,有各种工作室和画廊;大大小小的咖啡店都好似基础配套设施;这里几乎每个区或附近都可见健身步道、游泳馆、健身房、各种运动俱乐部,喜欢运动的姑娘可方便到达;加油站也经常看到姑娘开着皮卡,蹬着靴子,非常帅气;在城市建设的队伍里,画着美美妆容、举牌协调交通的姑娘比比皆是;工作日,不时在路上遇见奶爸推着婴儿车牵着狗。礼拜天,超市里会看到男士拿着小纸条认真对照采买。

尤其在生育问题上,母亲并不需要因为孩子出生而辞职照顾孩子。根据澳大利亚颁布的《家庭暴力法》和《育儿假法》,员工在育儿期间有权利申请长达12个月的带薪育儿假期,以便照顾孩子。

此外,澳洲联邦政府还提供了名为“育儿津贴”和“育儿税收减免”的补助,以帮助家长们支付孩子的托儿费用。这些措施旨在鼓励女性继续从事工作,同时也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反性别歧视法律法规和反家庭暴力方面

政府给出了庇护和支持

这些年来,澳大利亚在性别平等和保护女性权益方面一直在积极推进立法和政策改革。例如,澳大利亚国家和各地政府已经颁布了广泛的反性别歧视法律和政策,包括反歧视、平等就业机会、工资平等和反家庭暴力等领域。这些法律和政策为保护女性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奠定了基础。

家庭暴力问题上,政府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建立更多的庇护所和支持机构,以提供受害者所需的帮助和支持。政府也会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严惩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共安全。此外,政府还会积极推广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教育,以改变社会对于家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创造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然而,法律仅仅是一部分,实际上的执行仍然需要人们的行动和态度的改变。在某些行业、公司和公众场合,由于个别人的成见或者文化氛围等问题,可能存在对女性的不公正待遇和性别歧视。因此,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改变来消除这些不公正的现象,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来确保实际执行的公平和公正。

受到传统观念和文化的影响

政治和商业领域中女性表现力仍较低

尽管澳大利亚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2021年11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墨尔本的男性就业率为69.8%;女性就业率为61.3%。单从数据来看,女性的就业率仍低于男性。这可能与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侧重家庭有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可能会因为样本的选择、统计方法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和商业领域中,女性的代表性仍然较低。这也可能与传统观念和文化有关,认为女性不应该参与领导和决策,而偏向于支持和辅助等职位。

尽管澳大利亚制定了法律,规定男女应该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获得同样的薪酬,但女性在很多情况下仍然获得比男性低的薪酬;女性在许多职业中仍然占少数,尤其是在高级管理职位和科技领域。

我们所处的时代,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应立法保护女性的权益。虽因文化不同存有差异,但前人为女性的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当把更多焦点集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给自己设限,不给他人贴标签,尽量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除了社会属性的多重身份,我们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把个人生活过得潇洒、漂亮。


26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