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南都市报2023年全国两会特别策划|诗“话”江西

2023-03-08 12:14 江南都市报    阅读:275 

编者按:

从3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在这场春天的盛会上,江西的代表和委员们将满怀豪情传递江西好声音、共话江西发展好势头。春天的江西也如诗如画,江南都市报特推出全媒体特别策划《诗“话”江西》,从不同角度来展示多姿多彩的江西,解读江西强劲发展势头的秘诀,阐明如诗如画发展美景背后的缘由。

诗“话”江西第一篇|满园春色惹人醉

这些亮眼的经济数据映照着我们的幸福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9年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

2022年,“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二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4.7%,增速位列中部六省第一。

翻开2022年全省财政收支“账本”,有“加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8.3亿元,增长7.5%,高出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支出增加;也有“减法”——出台降本增效“30条”、纾困解难“28条”、稳经济“43条”及接续措施“24条”,为经营主体减负超2000亿元。资金规模之大、受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加与减的变化,透露出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传递出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展现出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这些亮眼的经济数据,映照着我们的幸福。

2022年江西GDP增速

全国第一

相比2016年,2022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32074.7亿元,较2016年增长74.66%,排名从全国第17位上升至第15位,创造了“江西速度”。

“速度快”是江西GDP增速的最大特点。记者梳理发现,“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2021年、2022年江西GDP同比增速分别是8.8%、4.7%,其中2022年GDP同比增速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一,高出全国水平(3%)1.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江西地区生产总值将力争增长7%左右。“江西速度”不会放缓,在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的基础上,努力向4万亿元目标迈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双增长”

经济更有活力

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支数据含金量更高,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地方经济的运行活力。

2022年,江西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散发多发、历史极值干旱等超预期考验,却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的“双增长”,增速高出全国4.2个百分点,较2020年增长17.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8.3亿元,增长7.5%,高出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百姓红利越来越多

2022年,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江西以实施重大项目“千项万亿”计划为契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6%,位列中部地区第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为聚力稳增长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透过投资看民生,百姓红利越来越多。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6.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41.1%、14.4%。

透过投资看活力。民间投资增长5.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6.3%;工业投资增长7.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3%。

透过投资看动能,亿元项目投资带动作用增强。全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0252个,同比增加1257个,完成投资增长14.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7.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9.2个百分点。

江西投资环境逐年改善,刺激投资增长,已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运行态势。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持续回升,成功拉动了全省经济持续增长,从而实现财政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

江西百姓能赚会花

江西GDP逐年攀升,老百姓的“钱袋子”一年比一年鼓。

据统计,“十四五”规划实施这两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达7.6%,连续两年跑赢全省GDP增速,均高出全国增速。

自2020年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度超万亿元后,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206.7亿元,增速达17.7%;202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853.5亿元,同比增长5.3%,较全国增速高出5.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其中全省网上零售额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关于“钱袋子”,还有两个好消息。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左右;到202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左右,达到38750元,比2022年增加6331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声音: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全省消费将出现规模质量“双上升”

过去一年全省主要经济数据展现出哪些韧性?如何看待今年经济发展形势?

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较上年下降0.04。“这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缩小”,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全省网上零售额增长18.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7.5%,网上零售额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拉动市场销售增长2.0个百分点。“去年消费环境受制于疫情影响,部分新型消费数据仍然亮眼,恰恰说明江西消费市场支撑点多、刚性消费盘子大,整体韧性足、潜力大、爆发性强。”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麻智辉认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还是靠消费,必须让消费尽快恢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麻智辉说,随着居民消费信心逐渐恢复,近期市场回暖趋势日益明显,相信今年进入常态化循环发展轨道后,全省消费将会出现规模质量“双上升”。

诗“话”江西第二篇|春风又绿江南岸

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新图景徐徐展开

文/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

图/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江西时的讲话

江西是生态大省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省份。十年来,江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中部领先、稳居全国前列。今年,《美丽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出台,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可谓大动作不断。现在的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幅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深度攻坚 数据提气

生态成绩年年进步

2012年以来,江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中部领先、稳居全国前列。十年来,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了8.8个百分点,细颗粒物浓度下降了34.1%。2022年,江西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升至96.2%,国考河流断面全面达到优良,PM2.5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首次100%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两年达到“十四五”考核目标,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五年、赣江干流连续两年稳定保持在Ⅱ类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两年达到100%,整体环境质量从市域达标向省域优良提升,继续成为生态环境“优等生”。

这样的变化,居住在南昌经开区龙潭水渠畔的市民感受最深。2016年,龙潭水渠又脏又臭,垃圾漂满河道,还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黑臭水体并通报。痛定思痛,南昌相关部门分步骤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渠道清淤、污水处理等项目,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龙潭渠终于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从昔日的臭水沟变身亲水景观渠。

如今的龙潭水渠,水清、岸绿、景美,附近居民每天都会来此“打卡”。南昌把碧水提升攻坚战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先后改造或修复鱼翔浅底的前湖水系、波光粼粼的乌沙河、水清岸绿的幸福渠等景观带……无数个洗尽污垢方璀璨的故事,在江西不断上演。

2018年以来,全省以两轮“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转向“深入打好”;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扎实成效,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大幅改善。

“珍禽王国”“候鸟天堂”

生态美画卷徐徐展开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我省坚持“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深入实施生态示范创建和一体化保护修复,不断巩固全省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江西“风景这边独好”的颜值形象。

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生态质量指数(EQI)全国领先,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是公认的“珍禽王国”和“候鸟天堂”。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在鄱阳湖越冬,江豚时隔40余年又再次溯江而上戏水扬子洲、逐浪八一大桥下,多年未见的鳤鱼、大规模刀鱼、大规格胭脂鱼、纯种野生“江西大鲵”种群、大黄花虾脊兰、苏铁蕨等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也再次出现,这是对全省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体现。

鄱阳湖畔鹤鸣雁舞,井冈山上草木葱茏。行走在春天的赣鄱大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新图景徐徐展开……

乡村靓丽 百姓欢欣

赣鄱大地越来越宜居

万年县上坊乡奎田村,新修的柏油路通到农民家门口。“村里统一规划,乡亲们一起动手,改水改厕,整修庭院,村里的垃圾还统一收集,家家户户从此告别‘脏乱差’。”78岁村民吴早祥说。

江西要美,城乡必须美。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幸福感越来越强。

持续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梯次开展农户庭院整治,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省76%的自然村庄完成整治建设,累计创建美丽宜居村庄7027个、美丽宜居庭院81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6.4%,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约7000座,总设计处理能力约47万吨/日,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现象有效遏制。

聚焦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整治“脏乱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我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现胜利收官。全省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8座,设区市城区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城镇环卫公厕由3382座增加到8389座。同时,我省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园绿地,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排名均居全国第二位,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

锚定目标 打造样板

高标准建成美丽江西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美丽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设计了人与自然和谐空间样板、绿色低碳经济崛起样板、环境品质综合提升样板、自然生态保护增值样板、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样板、景美居乐城乡共融样板、赣鄱生态文化赓续样板、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样板八大样板体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以“美丽”为突出特色的中部示范,高标准建成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规划纲要》分近期(2025年)、中期(2030年)、远期(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确定了美丽江西建设战略目标。

到2025年,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纵深推进;到2030年,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全面提升;到2035年,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高标准完成;展望本世纪中叶,江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良性循环,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江西经验。

诗“话”江西第三篇|春江潮水连海平

赣鄱大地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的热潮

文/图 杨汶鑫 万昱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佳慧 实习生姚弘丽 刘志洲 钟歆玥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时的讲话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春伊始,赣鄱大地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的热潮。各地全力以赴抓项目,促生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建设“满弓劲发” 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举行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协同联动开工暨2023年“项目大会战”动员大会,吹响了“大干项目、干大项目”集结号。

2月末,景德镇昌江区的安正科技Mini显示屏PCB产业项目二期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20.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汽车电脑、手机、LED照明、电视背光源等产品控制电路板及配套企业9家。

喜临门智能家居江西萍乡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也在火热建设中。该项目分为两期,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将于2023年9月建成,预计年产值超过35亿元,可解决当地16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同样,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共青产教融合基地(一期)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片繁忙景象。项目预计4月交付,之后,每年可满足近5000名技术工人和职业学生的技能培训、教学实训需求。

聚焦民生 持续发力

2023年,我省聚焦民生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

为完善南昌市北二环交通路网建设,加强外围片区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北二环二期(公铁大桥合建段立交互通工程)项目今年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连接金山快速路、扬新大道、蒋巷大道。这些配套建设的市政工程与隆兴大桥一道共同组成南昌市北二环,串联起南昌经开区、扬子洲、蒋巷、城东片区,整体上形成一条贯穿城市北部各片区的交通廊道,可有效缓解一环线交通压力,完善城市骨干路网结构。

3月1日,新余市渝水区水利局大院棚改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该棚改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4963.38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楼四栋、222套房,计划下半年基本完工。

“原来的房子年久失修,住得很不舒服,特别是下雨,我家住顶楼,只能用盆接漏的雨水。现在房子正在加紧建设中,大家都很期待,有时路过看一眼工程进度,想着过不了多久就能搬进新房,心里很有盼头。”居民周大爷期盼地说。

三级联动 稳步推进

2022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总体顺利。3455个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占年计划的125.6%;两批60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88.6亿元,占年计划的130%。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居全国第七位,为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2月,1234个省大中型项目联动开工,总投资11801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47个,总投资1310亿元;产业升级项目674个,总投资9002亿元;公共服务项目219个,总投资941亿元;生态环保项目94个,总投资549亿元。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持续打好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等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大交通”、大南昌都市圈轨道交通、水利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四大攻坚行动”。“当前,各重大项目正稳步加快推进。”

诗“话”江西第四篇|万紫千红总是春

传承创新 赣鄱文化精彩“出圈”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实习生王砚楠 图/受访者、御窑元华堂提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

不知何时起,“焕然一新”的景德镇已成为许多人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有独具风格的“景漂”气象和充满艺术气质与诗意的“镇生活”。这些年,江西全力培强文化市场主体,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景德镇已显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大力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让江西省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文化栖息地……

江西制茶 首度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2年,江西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文旅力量。

艺术创作出精品: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荣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主演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江西大鼓《好心缘》荣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公共服务出案例:3个项目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优秀案例”,“百馆千万场服务来共享”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省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39个,2个项目获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遗产保护出成果: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入选“2021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在全国率先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赣南客家擂茶、婺源绿茶、修水宁红茶)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该项目“零突破”。

2022年,江西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开展800余场文旅招商活动,全省新签约文旅项目359个,签约总金额2415.55亿元,落地项目279个,总投资达1677.44亿元。2023年,江西的目标是推进“三大战略任务”,如打造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地,建好国家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着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前列、争一流、当样板。

景漂气象 新思潮汇聚出的艺术之城

2020年,曾出版《瓷上中国》的赣籍著名作家胡平再次从南昌来到景德镇,进行又一次关于景德镇的写作时,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从此在景德镇住了下来,成为“景漂”一员。景德镇正以陶瓷为中心、艺术为“半径”,吸引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和青年创业者纷至沓来,他们具有新的眼光,带来了新的思潮,让景德镇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气息。

景德镇姑娘安静在外闯荡多年后,于2020年回到家乡,在浮梁县租了200亩地进行农耕,租期30年。安静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如书中那般写的“永续家园”,“我们既不是单纯的农夫,也不是办学的教师,只是想回归自然,回到人类最初的状态”。

展嘉怡和赫紫萱都是北京人,两人在景德镇的三宝蓬开了一家店。此前,展嘉怡在国外生活了9年。出生于音乐世家的赫紫萱在北京和厦门分别开了一家小有名气的咖啡馆,成为多部电影的取景地。展嘉怡说,她和赫紫萱从北京到景德镇,是经济上的降维,灵魂上的升维。“景德镇很神奇,它有股神秘的力量,能让人自由地介入进来,一旦介入,就不想走了。”

省博物馆 江西文化新地标“出圈”

在刚举行的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我省去年斩获国家级荣誉的奖项,其中江西省博物馆的《1分钟趣读文物》系列短视频、“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项目分别在国家级评选中脱颖而出。

位于赣江北大道的江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20年9月正式开馆。作为江西文化新地标,江西省博物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可谓吸睛十足。去年,省博物馆推出原创儿童主题展《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围绕镇馆之宝伏鸟双尾青铜虎,揭秘它的前世今生,让孩子们感受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的神秘与江南青铜王国的辉煌。今年“六一”,省博物馆还将继续打造儿童主题展《小跃鹿的奇幻饰界》,讲述南宋吉州窑彩绘跃鹿牡丹纹盖罐上“小跃鹿”的故事。

从儿童视角趣味解读博物馆,使得走进省博物馆的孩子人数激增。打造“三点半博物馆”和研发《虎伢子说江西》是省博物馆推出的寓教于乐的博物馆课程,根据文物编写故事,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江西省博物馆副馆长管理强调,博物馆课程的讲述一定不能把知识硬塞给孩子,“要让孩子们喜欢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为提升博物馆热度,省博物馆研发了200多款文创产品,其中考古盲盒、文创雪糕等“火爆出圈”。文创雪糕还在2022年“十一”期间创下了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第一的成绩。

红色演艺 更高水准打造标杆式文艺精品

舞台上,红色主题创作历来是江西文艺瞄准的重要内容。今年,江西将有更多汇集全国顶尖力量打造的红色文艺精品出炉。

3月下旬,我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将隆重亮相赣州于都的长征大剧院。该剧通过挖掘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的世界传播,以期打造中国红色文旅演艺的新标杆。

据了解,《长征第一渡》是一次舞台科技的全新探索,使用了全球首创的360度机械臂翻转舞台,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在超大规模矩阵式舞台上,打造出一场红色史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视觉风暴。其中,舞台瀑布、大跨度威亚、可开合大屏等,以丰富的舞台空间层次、放大的视觉张力,带来全面、立体的感官冲击,让观众在沉浸式观演体验中真实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岁月。

此外,江西省歌舞剧院今年也将推出一部大型民族歌剧《八一起义》。这是时隔几十年国内舞台上再次亮相以八一南昌起义为题材的大型舞台表演。

在景德镇居住下来的作家胡平曾表示,疫情阻挡了人们外出的步履,却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当2023年的春天如约而至,暖人的春风,和煦的阳光,早已催发出勃勃生机;蕴藏三年的力量,也将喷涌而出。

18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